建设具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特色的政治文化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中央党校科研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教研部、党的建设教研部、文史教研部和培训部共同主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17(春季)”于2017年4月14日在中央党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及中央党校学员、教职工共700余人出席论坛。论坛以“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主题。开幕式上,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何毅亭致辞并作开题讲话。中央党校校领导甄占民、罗宗毅出席论坛。尹汉宁、李忠杰、韩庆祥、韩震、周叶中、冯鹏志、李文堂、张志明、刘益飞、艾立明、郭鹏等11位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在中央党校培训部学习的党政领导干部,发表了专题演讲。现将会议有代表性的观点做如下综述。
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何毅亭在开题讲话中说,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讲话中提出的新的重要思想。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他又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了进一步阐述。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刘云山同志在今年3月1日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了“开学第一课”,深化了我们党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认识。深入研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弘扬和践行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无疑会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李忠杰在演讲中指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一种深层次、基础性的建设。党建总格局中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每一种建设的背后都蕴涵着党内政治文化的因素,都受到党内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党内政治文化来自于社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也来自于政党自身的实践活动。往前追溯还有或长或短历史传统的渊源。党内政治文化一旦形成,就对党的全部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一种标志,它直接反映着党的基本性质、政治倾向、健康程度和进步水准。所谓先进的党、革命的党,必然也是在思想文化上进步的党。只有在先进文化的指导下,在代表先进文化的情况下,这个党才能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进步作用。
中央党校副教育长、科研部主任韩庆祥认为,影响政治有三个基本要素:政治文化、政治生活、政治生态,在这三种基本要素中,根本的要素是政治文化。因为政治文化作为一种血脉和传统,渗透到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之中,决定着政治生活、政治生态的面貌和状况。
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员、哈尔滨市委副书记艾立明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态的土壤,对政治生态具有整体性、稳定性、长期性的潜移默化影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抓住了管党治党的要害和根本,有利于促进政治生态持续好转。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指出,高远的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的精神支柱。第一,一个政党的价值观境界,决定了这个政党事业追求的境界,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决定了这个政党发展可能性的界限。第二,一个政党的价值观是这个政党社会目标追求的理念性表达,以价值取向的方式反映着这个政党的社会基础和阶级性质。第三,一个政党的价值观就是一面旗帜,它是团结党员、影响群众的精神力量。第四,一个政党的价值观作为一种规范,还决定着这个政党的党风和党组织及其党员的工作作风。第五,一个政党的价值观作为道德标准,它以行为规范的方式规范着这个政党及其成员的社会活动。持有高远价值观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国家得以顺利发展的根本优势所在。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冯鹏志强调,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有三个方面:一是它能够为全面从严治党萃取强大而丰厚的文化精华和文化能量;二是它能够为全面从严治党贯注永恒而超越的文化理想和文化灵魂;三是它能够为全面从严治党赋予日新而常驻的文化活力和文化气韵。他还强调,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过程,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创新过程,是一场深刻的主体塑造过程。
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张志明分析了党内民主与党内政治文化的关系,强调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民主的内在支撑。历史经验证明,如果没有健全的党内政治文化做支撑,无论是党内民主的制度还是实践,都会出现问题。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不完善现象以及党内民主实践中存在的不如人意的地方,其根源都与党内政治文化的要素缺失,特别是制度文化要素的缺失有直接关系。只有尽快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使之发育成熟,要素齐备,才能促进党内民主健康顺利发展,避免党内民主发展的反复和曲折。
二、党内政治文化的含义与表现形式
李忠杰认为,政治文化,是精神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和重要方面。它是社会的政治关系、政治过程、政治制度、政治活动等在人们精神领域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主体对于政治问题的认识、态度和价值取向,主要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等构成。政治文化,既渗透和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存在于政党生活的内部。一个政党自身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路线纲领、制度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状态、作风习惯等等,往大处归类,其实都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由于这种政治文化是在政党组织内部存在和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可称之为党内政治文化。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尹汉宁指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思想和价值层面的文化,制度规矩层面的文化,道德伦理层面的文化,组织运行和个体行为层面的文化。
韩庆祥认为,政治文化的内核是政治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由社会结构决定的。在中国传统社会,社会结构决定社会体制,社会体制决定文化价值观。
冯鹏志指出,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所谓党内政治文化,就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样式,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党内政治生活所蕴含的具有普遍性的精神气质、活动方式和意识形态特质的总和,而不仅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某个领域或某个层面的特殊职能或特殊面貌。在其现实形态上,党内政治文化是一个包含了党内政治生活所有领域、层面、环节和要素在内的完整的文化类型、文化体系。
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员、武汉大学副校长周叶中强调,党内政治文化本质上即制度文化。他从三个方面对此予以阐述,即从政治到政治文化,制度文化是必由之路;党内政治文化要传承和发展,制度文化是根本保障;党内政治文化要以文化人,制度文化是重要配套。他还进一步强调,制度文化的基础在法治文化,而法治文化的核心又在法治思维。
成都市委党校教授刘益飞指出,执政党的政治文化包括党的指导思想、哲学体系、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政治节操、审美情趣等方面,共产主义信仰是贯穿其中的灵魂。共产主义信仰的核心价值可以用《共产党宣言》中一段话来概括:“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当然,共产主义信仰的核心价值还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等具体的基本的价值。我们共产党人真心实意地尊奉和身体力行地去实践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以人为本这些基本价值,就是在践行我们的崇高信仰。
中央党校中青二班学员,河南焦作市委常委、修武县委书记郭鹏强调,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第一要务就是确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价值观念。以民心至上为纲,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将获得“话语、标准和历史”三大战略支撑。一是“民心至上”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的具体落实,将使我们党占据国际国内双重的道德制高点和话语优势;二是明确“民心至上”的指挥棒,将使各种活动都能统一到一个衡量标准上来。民心至上的标准就是形式主义的“照妖镜”。三是围绕民心争取,无论是中国传统政治实践,或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都有海量为提供可以借鉴吸收的操作范例。
张志明强调,不同于西方政党,我们的党内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党的党内政治文化必须与民主集中制的两种内在的精神诉求相呼应,并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党内政治文化包含与集中相联系的精神,比如奉献精神、担当精神,这是党要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具备的文化自觉。其中义务优先所要求的奉献精神又是共产党人最为重要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党内政治文化也必然包含与民主相联系的精神,比如平等精神、法治精神等,其中平等精神又是最为核心的精神要义。所以,党内政治文化就包含了两种维度:一方面,强调组织权威,强调纪律和统一意志,强调党员义务优先,听党的话;另一方面,强调党员权利平等。这两种维度都需要法治精神作保障,所以要强调依规治党。这种党内政治文化要造成的效果,就是使党内能形成一种“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的表现形式,李忠杰指出,党内政治文化,既表现和反映着党的整体,也存在和表现在每一个个体,即共产党员身上。党内整体的政治文化,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路线纲领、制度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态度习惯等方面,最重要的文本载体即为党章和党的其他重要文件,动态载体即为全党组织特别是党中央的重要活动和工作。而党员和领导干部个体的政治文化,则主要表现为对党的整体文化的认识、认同和态度,表现为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内心深处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取向、政治信念等,表现为影响、指导和制约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行为的政治心理、政治观念和政治规范。这种整体和个体的政治文化,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整体的政治文化指导、规范和决定着个体的政治文化,个体的政治文化也能影响、制约着整体的政治文化。整体又有全局性的整体和局部性的整体。某些塌方式的腐败,都表明这些局部性整体内的政治文化出了问题。他还指出,党内政治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也会有积极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注意辨别党内政治文化哪些是先进的、哪些是落后的?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腐朽的?哪些要坚持、弘扬,哪些要清理、改造?党应该吸收、培育哪些先进文化,抵制、清除哪些落后文化?在大力弘扬先进、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同时,坚决抵制、反对、清除形形色色的不良政治文化现象。
三、党内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主任李文堂分析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渊源,党内优秀政治文化内容丰富,但究其理论渊源而言,不外有三: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锋队理论;二是中国古典德性政治哲学;三是作为两者结合的毛泽东的革命政治伦理。
尹汉宁认为,继承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涉及到政治文化的很多方面,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基。继承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涉及到四个方面的文化追求。一是历史使命感的文化追求。二是科学精神的文化追求。三是发展拓新的文化追求。四是务实重行的文化追求。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涉及到五个方面的文化追求。一是以人心为中心的文化追求。二是民本主义的文化追求。三是“载舟覆舟”的文化追求。四是善政善治的文化追求。五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文化追求。继承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涉及到四个方面的文化追求。一是组织至上的文化追求。二是自省自律的文化追求。三是理性原则的文化追求。四是“君子和而不流”的文化追求。以继承和发扬三大作风为抓手,在建设党内政治文化根基上下功夫,有利于培育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有利于建设政党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韩庆祥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诸多滋养当今中国政治的积极因素。但中国传统社会的官本位价值观、主客等级思维方式和依附性人格易生成权力化、金钱化、世俗化、功利化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其中具体表现在:精神懈怠,理想信念缺失;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缺乏驾驭改革发展稳定的能力;脱离群众,个人专断;消极腐败,党规党纪宽松软,选人用人讲人情关系、圈圈和金钱,腐化堕落;“四风”成为一种无形的气场和氛围,易固化为环境。
李忠杰指出,在过去95年的历史中,我们党创造和建设了极其丰富的党内政治文化,形成了一系列优良成果和传统。同时,我们也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不断发展和创新党内政治文化。从内容上来说,要把思想理论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首要内容,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从方式上来说,要把学习党章党规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措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其他政治规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营造党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把正确选人用人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导向标杆。
四、以文化的方式建设“党内政治文化”
冯鹏志指出,文化既寓于生活而贵在积累,又系于自觉而贵在正心诚意。一种党内政治生活方式只有当其日积月累,最终风化俗成而为党员干部在参与党内政治生活上的一种入脑入心、明心见性的内在自觉和思维习惯时,它才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党内政治文化”。因此,坚持以“文化的方式”来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意味着我们既要注重从整体的角度、实践的角度和条件的角度等多个角度来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更要注重从正心诚意和严格自律的价值合理性角度,来深入地、现实地展开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
郭鹏指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涉及干部内心的思想问题,是一项操作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说难以操作,是因为文化建设看不见、摸不着,测不准。特别对于基层干部,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形式主义”,把文化建设等同于频繁开会部署,其实没有入脑入心。二,“生搬硬套”,各地千差万别,但部分地区脱离当地实际简单套用外地经验。三,“办法单一”,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简单化,要么把它完全等同于监督执纪,只要从严即可;要么完全等同于灌输教育,只要频繁宣讲、背诵和写心得。我们认为,在基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实现途径就是两个字:“传播”。一是把政治文化中抽象的概念“翻译”成基层党员能接受的大白话,二是用这些大白话对基层党员进行有效的政治传播。这里特别强调“有效”,是因为我们传播者是知识分子,接受传播者多数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党员,我们想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只有用精微细腻的手法才能实现。
(作者为《理论视野》编辑部副主任)